为了丰富医学部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学术素养,结合医学部正在开展的“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在医学部团委、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医学部研究生会组织举办了 “院士谈治学与人生”系列讲座。通过院士们畅谈治学与人生,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治学观,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2010年9月15日晚在逸夫楼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有机药物化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张礼和院士应邀作了题为“创新性人才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的首场专题报告。医学部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青老师,医学部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秘书长焦岩老师以及来自医学部各院系的近300名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自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张礼和教授院士长期从事核酸化学及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研究并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1993年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授予第十二届埃德加·斯诺教授称号,并于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作为一名卓越的有机药物化学家,张礼和院士十分注重对北医后续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并在药学院设立了张礼和院士奖学金。
在当天的讲座中,张礼和院士首先分析了世界科技革命的变革和我国医药行业的背景。他指出现代科学越来越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系,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1.我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制约我国医药产业走向国际。2.我国医药产业分散,产值低,技术含量不高。3.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各种慢性疾病高发,医疗费用在GDP中的比重逐年增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医药科技创新可谓迫在眉睫。
因此张礼和院士提出:一流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张院士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型人才:1.培养坚持真理,为科学毕生追求的顽强精神,他以捍卫科学的哥白尼,伽里略,布鲁诺为例,并结合自己在美国完成博莱霉素A2 的全合成工作期间中克服发酵产物混合物的分离难题。从而鼓励研究生们在科研中碰到挫折,要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不断改进。2.学会积累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张院士指出知识积累的三种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知识的积累是以加法积累;举一反三,知识的积累是以乘法积累;创造知识,知识的积累是以指数积累。因此研究生阅读文献应该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引用了华罗庚先生提出研究工作的几个层次为例:重复别人的工作:做习题,积累数据;别人已经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引领别人跟踪。3.当代科学研究要求多学科的协作,要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他指出国内研究生知识封闭狭窄,不应只局限于自己研究领域的一点知识,而应参与到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中。4. 从小事做起,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张礼和院士将深刻严肃的“治学”与“人生”大道理融入了生动活泼的现场报告,赢得在场学生阵阵掌声的同时,也引导同学们深刻思考作为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就自己在学术、科研、人生中的困惑与问题与张院士进行了交流,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相信同学们通过分享张院士的治学感受和人生体会,坚定了对科学的追求,理解人生的真谛,全面成长成才。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能与院士面对面交流治学与人生的讲座形式让他们收获颇丰,同学们将会继续关注并期待“院士谈治学与人生”系列下一场讲座。
医学部研究生会 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