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西南联大 精诚团结弦歌不辍
察食品安全 一带一路砥砺前行
北京大学“卫生国情教育”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第十八届北京大学“卫生国情教育”社会实践由北京大学王红漫教授带队并指导,“实践团”由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博士生、硕士生组成,于2017年7月4日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们于7月9日启程赴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进行了为期一周以“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走出大学书斋、深入基层实况、了解行业动态,体验文化历史,并于7月14日完成现场调研,7月16日带队老师王红漫教授完成《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监管调研报告》送达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并鼓励实践团研究生7月底形成各自调研报告,努力实现学以致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生。
实践团师生参加野生食用菌安全调研会、座谈会
深入基层,助力食安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王红漫老师所带领团队紧跟国家战略,围绕食品安全,深入调研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层现状,考察、调研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了解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出产检验的整个流程,学习食品安全监管一线部门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大国食安保驾护航、保障出口食品质量与安全、积极应对和解决技术贸易壁垒、扩大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等,并就地方企业产品种类、质量安全、“产学研管”四维体系构建、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与规划等展开深入研讨,交换了意见和建议。
重温历史,感受文化
除了对于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访谈与实地调研外,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北大学子的人文情怀养成教育,塑造新时代下北大学子的爱国魂和民族志。王红漫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聂耳纪念馆,重温了这位止步于23岁的年轻音乐家的伟大成就,缅怀了这位革命烈士的英雄气节和民族忠魂、参访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了北大校史,在当时艰苦贫困、国内混战的条件下,北大学子依然坚守着“刚毅坚卓”校训精深学问,在专业学习之中展“北大学子”之勤勉博学,在国难当头之时有“投笔从戎”之无畏气魄。
实践团师生参观地方实业、参与性观察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论语》中讲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天不食不寝地思考研究一个问题,并不一定会带来什么益处,不如亲自去学习实践研究。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而是在历练、在成熟、在求真,且歌且行。大学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拼搏的号角与激昂的乐章,在社会实践中,每天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住所,为了完成当日的研究议题而通宵达旦,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访谈努力准备,但我们的内心是愉悦的。
王红漫教授在“卫生国情教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学生,引导实践团成员寻找社会实践中应该思考的重点;培养实践团成员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相关访谈与实证调研的机会,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整个社会实践下来畅快淋漓,受益匪浅,王红漫教授对学术科研的追求和严谨,及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其本身对北大医学生就有着强大的推动效应,它好像一种“催化剂”,在不断激发学生们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争做社会栋梁之才。
暑期社会实践虽历时较短,但是影响深远,实践团成员在实践过程中长知识、增才干、受锻炼、促发展,同时也让象牙塔中的北大学子对国家政策和基层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北大学子应秉承“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信念,胸怀天下,笃实前行!
北京大学“卫生国情教育”赴云南社会实践团 尹宇孚、杨乐 供稿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