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2点,“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发起人邓飞先生来到医学部的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公益之路。
在讲座开始之前,北京大学阳光爱心诊所的代表诊所常务副负责人张音洁、人力资源管理部部长顾佳悦同学分别从诊所历史与未来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了她们眼中学生运营免费诊所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从学生运营免费诊所(SRFC)理念的引进,到今天诊所相对完善的运营制度的形成,诊所经历了三年的探索之路。我们致力为身边的健康弱势群体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也为诊所中的志愿者提供成长与锻炼的平台。虽然在未来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问题,但是我们会为“让健康不弱势”不断坚持下去。
在大家对诊所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邓飞先生再一次用他的公益之路感染了在场的同学。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邓飞是因为2010年的“宜黄事件”,那时候他的身份是《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他用笔揭露社会的阴暗。而现在,当提及邓飞时,人们更多想起的是 “免费午餐”等多个公益项目。
2011年,邓飞在贵州贫困山区的学校里看到很多让他心酸的画面。因为家住得远,很多孩子中午没有饭吃,饿了就只能趴在桌上睡觉,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只好去找水龙头喝凉水。有的男孩为了填饱肚子,无奈地偷偷跑到村民地里刨土豆,捡点柴找个空地烧了就吃,其实多数时候,土豆未熟透就被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下去了。下午回到教室上课时,不少孩子满嘴都是黑的。
看到这些,他不禁为这些孩子们的未来担忧。他想到了同样来自农村的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如果我的女儿生在农村,现在会怎样?我们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这样的一次触动,促成了后来“免费午餐”以及之后的多个公益项目。“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等等都是邓飞一直在努力的代表。邓飞说,中国人并不缺乏善良,缺的只是一件将他们聚集的工具。而那个时候,他们正是看到了微博的力量,用微博将大家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同时也从网友中得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想法,才使整个公益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真正地做到了公开透明。
在谈及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时,邓飞是骄傲的,这种骄傲并不是来自于他们做了多少公益项目,而是通过这些项目促成了社会的良性变革。因为这些项目,乡村孩子的困境进入民众和国家的视野,慈善不再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曾经我们看到社会不公平现象总选择谩骂或者漠视,而如今,众多力量汇集在一起就能实现变革,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被一次次唤醒。
讲座的最后,邓飞将这句话送给到场的每一位同学:有爱,采取行动,每个人都可以变革。
邓飞用“免费午餐”的成功告诉我们,在网络时代,公益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即便是微小的行动也能改变很多人。所以,当你还在犹豫自己的力量是否微不足道时,请相信柔软能够改变中国。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