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团委(总支、直属支部):
为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深入挖掘基层团组织的有益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落到实处,校团委决定修订《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背景
2007—2008学年,校团委对部分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进行了采写和汇总,建立了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案例库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并分析各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挖掘其实践经验与先进制度,并通过共青团博客陆续发布,以增进基层院系团组织交流。
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工作思路的不断拓展,校团委决定修订《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并以多种形式在团内进行推介,将其打造成为基层团组织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的有益载体。
二、写作主题
各基层团组织结合第十八次团代会工作报告所述主要任务,紧扣2009年北大共青团工作要点,充分考虑本单位的特点与实际撰写案例。案例主题不限,由各基层团组织自行选择,但应着重考虑当前共青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党建带团建等。
三、写作要素
1、工作情况概述:简要介绍此项工作开展的时间、形式、内容等基本情况
2、工作背景: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原因和拟解决的问题
3、工作思路或理念:写明主要工作思路及其形成过程,工作思路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内部争论与不同观点也需写明
4、主要工作内容:具体说明工作要点和筹备步骤,着重介绍创新之处和制度化建设情况
5、工作效果及影响:客观评估工作成效,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均需写明
6、工作开展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7、改进工作的建议及相关思考
四、时间安排
2009年3月18日案例截稿,经校团委审核并整理合集后,于4月初印制成《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并下发至基层团组织,作为团内学习和交流活动的参考资料。投稿请将电子版发送至pkuzzb@126.com,在邮件标题上注明“XX学院(系、所、中心)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字样。
五、工作要求
各基层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学术研究的精神做好案例的撰写工作,每单位至少提交1篇工作案例,上一年度提交过的案例不能重复提交。
各基层团组织要以此项工作为契机,深入总结本单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不断加深对基层团组织基本职责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团的组织活力,努力探索实现“两个全体青年”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附件一: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参考案例
附件二:《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已有案例列表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
2009年3月4日
主题词:基层工作 案例
报:团中央、团市委、校党委、校行政
送: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各院(系)党委
发:各院(系、所、中心)团委(团总支、直属支部)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2009年3月4日
(共印80份)
附件一:
以师生联谊酒会为龙头,切实关心学生生活
——经济学院团委特色工作案例
2005年起,经济学院团委于每年的11月举办师生联谊酒会。酒会上,院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们欢聚一堂,充分交流。活泼的酒会,帮助学生解决了在专业选择、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舒缓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以师生联谊酒会为龙头,结合日常学生工作,经济学院团委在关心同学生活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下面以经济学院师生联谊酒会为案例,对经济学院团委关心同学生活方面的工作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工作背景
经济学院学生数量多,学生间差异较大。经济学科专业性强,学科分野明显,很多学生都对专业选择、发展方向选择、就业规划等问题存在困惑,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成才?经济学院团委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不懈探索。
无疑,要解决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需要专业造诣较高的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许多学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些师生间的活动(如乒乓球赛等),加强了师生交流。然而,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需要,但活动规模小、时间短、参与者少、针对性不强,师生间交流问题仍难以有效解决。
二、工作思路
针对以上难题,经济学院团委不断探索,最终选择开展师生联谊酒会,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师生联谊酒会的产生有着以下几个阶段的探索:
1、调查、总结
经济学院团委调查了学生们的需求,总结此前师生间活动的经验,明确了:学院学生人数多,各方面差异较大,需要不同领域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老师们平时工作较为繁重,不宜占用老师们太多的时间用以与学生交流。
2、活动设计
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对以往交流活动的总结,可以知道:比赛类活动(如乒乓球赛等),虽能加强师生交流,但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传统的座谈会等形式,难以覆盖所有学生,也过于耗费老师的时间。因此,只有设计一个针对性强、参与面广、形式新颖的活动,才能真正起到实效。于是,经济学院团委决定开展师生联谊酒会。
三、主要工作内容
1、酒会现场
整个酒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院领导致词与文艺表演,第二部分为师生间自由交流。
每年的师生联谊酒会,院领导都会悉数出席,充分体现了经济学院对活动的重视。学生们也准备了一些文艺节目,活跃酒会气氛,为其后师生的交流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师生自由交流是酒会的主要部分。每年的酒会,学院的各系主任、任课老师基本都会出席,学生可以就专业选择、经济学学习、人生规划、心理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寻找自己“心仪”的老师进行交谈,解决心中的疑惑。
2、酒会筹备
师生交流酒会的成功,与经济学院团委的充分准备密不可分。
每年秋季学期初,院团委便开始和与会领导、老师商讨、确定酒会时间,并密切关注各与会领导、老师的日程安排,及时做出相应调整。通过不断的调整和磨合,连续两届酒会,经济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各系主任无一缺席,确保了活动的质量。
学院团委组织学生联系场地,购买酒会用品等,为酒会的开展提供物质和人力保障。
酒会前,学院团委对酒会进行充分宣传,吸引有需要的学生都来参加。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师生联谊酒会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内容。
首先,场地大小一直无法完全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虽然两年来酒会场地不断增大,但仍存在会场拥挤的情况。
其次,酒会形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今后计划取消节目表演部分,增加老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的环节,随后即进行师生交流。
五、其他关心学生生活工作的探索
2005年,经济学院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院长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直接领导委员会工作,院团委负责具体工作,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指导与服务。根据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委员会采取了加强联系、进行访谈、调查排查、纸面记录等一系列措施,并向全院同学提出了平稳渡过心理高危期等倡议,发布于经济学院网站和未名BBS经济学院版。同时,经济学院还成立了心理工作办公室,团委书记与专职学生工作老师轮流在办公室值班,全天候地为同学进行心理指导。在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和心理工作办公室的努力下,经济学院很好的解决了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经济学院团委还确立并完善了班主任制度,为本科生聘请了专职班主任,由团委书记担任研究生班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管理。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各种问题,辅导学生开展活动。学院确定了班主任“一周一宿舍”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周至少走访一间宿舍,深入到同学中去,实实在在地去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真正做到学生工作不间断、无死角,把关心学生生活工作落到实处。
办好学术论坛,促进学术繁荣
——历史学系团委特色工作案例
2003年起,历史学系团委于每年的12月中旬举办学生学术论坛。论坛严格按照正规学术会议的形式组织开展,邀请系内高水平教师为论文评议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术科研的热情,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学术素质,促进了历史学科的学术繁荣。
一、工作背景
历史学系一贯有着优良的学术氛围,很多学生从本科时代开始就投入学术研究中。为了加强互动和交流,开拓思路,提高学术造诣,学生之间(特别是同一导师指导的学生之间)自发组织了读书会等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然而,读书会等学生自发组织的交流活动有着自身的不足。首先,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活动日期难以固定,交流难以形成规律;同时,活动规模较小,难有较正规的形式和较大的规模;另外,活动局限于同一导师的学生之间,不利于多元思想的交流。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课业繁重,历史学系组织的非学术学生活动与其他文科院系相比较少,学生通过参与组织活动以提高综合能力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
二、工作思路
针对这一问题,历史学系团委在全系范围内,对学生、教师进行了调研。在解决方法上,历史学系内部有着一定分歧,发生了争论。历史学系学生大都倾向于将原有读书会活动进一步整合并扩大规模——这一活动方式同学们较为熟悉;同时,活动方式灵活,便于随时开展。与学生们的意见不同,历史学系许多教师认为应另起炉灶,按照正规学术会议的形式组织学生学术论坛,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提供一个自主、正规、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
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历史学系团委认为,读书会等活动形式虽灵活,但无益于现有问题的解决;而按照正规学术会议的形式组织学生学术论坛,虽较为耗费精力,但一旦成功,则能起到提供高水平交流平台及锻炼学生骨干的双重作用,一举两得。同时,读书会作为论坛的补充,系团委会继续加以提倡引导。
经过权衡,2003年,历史学系团委决定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由系团委组织开展,由学生完成各项筹备工作。活动一经开展,便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活动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包括其他国家、地区的高校)的学生主动要求参加。2006年,交流范围覆盖本科生,部分本科生受邀请参加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正式更名为学生学术论坛。
三、主要工作内容
历史学系学生学术论坛于每年12月中旬召开,每年的9月至12月为论坛筹备阶段。筹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征集、遴选以及点评老师、评议人的延请。论文征集的时间为9月底至11月。论文向本系学生征集,遴选后总数控制在30篇左右。报告论文确定后,开始根据论文主题选择及延请点评老师及评议人。点评老师主要是历史学系教师,评议人主要是历史学系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学术水平较高者。
学生学术论坛定位为高端学术论坛,因而在点评老师及评议人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熟悉程度、学术水平及学界威望,尽量延请领域内权威学者、优秀学生作为论坛点评老师、评议人。另外,延请点评老师时,还要考虑“师门”因素,尽可能延请论文作者导师以外的本领域优秀学者作为点评老师,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效果。
2006年的学生学术论坛分3个时间段、10场分组讨论进行。每组讨论三至五篇论文,论文先由作者进行简要介绍,接着由一名学生进行评议,进而由组内学生进行讨论;一组论文介绍、评议后,由一名老师进行综合评述。
四、工作成效
学生学术论坛最初的定位是历史学系内部的一个学术交流活动,而随着论坛的成功开展,通过师生间的口耳相传,很多兄弟院校的师生也“慕名而来”,为学术论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东京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学生学术论坛中来,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更是与历史学系达成了合作意向,力图将学生学术论坛扩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高水平的学生史学论坛。
历史学系学生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热情,为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高规格平台,而且也使得参与其中的点评老师拓宽了思路、了解到了学生目前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兴趣方向,为他们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参考。另外,学生在组织论坛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五、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当然,目前的学术论坛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解决。
论坛规模扩大,论坛参与者的学术水平差异凸现。也因为这个问题,历史学系团委在扩大论坛规模上持审慎态度,尽量避免因扩大论坛规模而导致的交流效果下降。
讨论、交流时间不足也是一直困扰论坛组织者的一个问题。虽然学生学术论坛采取分组讨论形式,但一篇论文讨论、评议的时间不过一小时,一些问题无法深入讨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坛效果。
面对现有的问题,历史学系团委将不断地思考,争取将论坛进一步完善,继续探索学术交流、学术繁荣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附件二:
《基层团组织特色工作案例库》已有案例列表
案例名称
|
提交单位
|
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积极配合“第一课堂”
|
工学院
|
特色科普运动,打造化院品牌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以奥运志愿工作为契机,积极创新组织建设模式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改革机构设置——努力构建“天地人”组织文化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办好学术论坛,促进学术繁荣
|
历史学系
|
办好“学术·人生”系列讲座,促进师生交流
|
国际关系学院
|
以师生联谊酒会为龙头,切实关心学生生活
|
经济学院
|
以国际交流互访工作为抓手,推进共青团工作国际化进程
|
光华管理学院
|
以调研工作促进院系团委工作顺利开展
|
法学院
|
打造品牌团校,培养学生骨干
|
信息管理系
|
探索学生骨干培养新模式,打造三支典范生力军
|
社会学系
|
扎实做好主题团日工作,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
政府管理学院
|
以奥运会志愿者招募为契机,全面加强学院共青团工作
|
外国语学院
|
扎实办好“三校论坛”,推进研究生工作深入开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办好“人生·理想”系列讲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以风采展演大赛促基层团组织建设
|
医学部长学制班
|